阴虚火旺是中医常见体质之一,也是一种慢性调理型的失衡状态。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就需要特别留意、及早调养,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。
这种体质常与熬夜、饮食不当、情绪失衡密切相关,尤其容易发生在作息紊乱的夜猫族、长期压力大的人群,以及中老年族群身上。
那么,阴虚火旺的症状有哪些?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这种体质呢?
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?
☑️ 吃不胖、身体虚
明明吃得不少,代谢也快,但怎么吃也不胖,整个人显得瘦瘦的、肉也松松的。
☑️ 容易烦、睡不好
觉得胸口闷闷的,情绪浮躁、注意力难集中。白天累,晚上难入睡,常常一惊一乍或做梦很多。
☑️ 皮肤干、脸色差
皮肤干燥没光泽;有时候嘴巴破、舌头红,常便秘。
☑️ 容易头晕
体内津液不够,整个人容易口干舌燥,稍微一热就头晕发虚、精神差。
☑️ 手脚心发热
就算气温正常,手心脚心却总是热热的,还可能觉得「内在体温高」,却没真正发烧。
☑️ 其他小毛病
容易在午后或夜里感到发热、骨头发热、心烦、心慌、多梦、盗汗、口干、大便干结、小便偏黄,舌头红或有裂纹、无苔或舌苔少,脉搏偏细数。口腔溃疡也可能反复发作、疼痛、头昏、腰酸无力等。
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阴虚火旺?
为何会阴虚火旺?
❶ 长期吃药
有些药物,例如利尿药、泻药等,长期服用会让身体变得“干燥”,阳气不足,进而造成阴虚。
同样地,如果你饮食常吃很辣、很燥热的东西,也会让体质变得更偏热,火气更旺。
另外,女性在某些时期(如月经、怀孕、产后、哺乳)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和体液,阴分相对减少,也更容易变成阴虚体质。
❷ 本身体质使然
有些人天生体质偏热,阳气比较旺盛,再加上作息不规律、压力大、情绪紧绷,身体内的水分(阴分)跟不上,就容易变成「虚火上升」的状态。
简单来说,就是身体的水和火不平衡了,水分太少,火气就容易冒上来,形成阴虚火旺。这类人常会有烦躁、心慌、盗汗、口干舌燥、睡不好等情况。
女性常因月经不调、产后体虚而落入这个状态;年长者、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甲亢等)也较常见阴虚火旺;甚至有些人因为疾病治疗过度“耗伤身体”,也可能会变成这种体质。
治疗阴虚火旺的食疗方

❶ 地黄粥
🌿 材料:地黄、大米
🍯 做法:将材料洗净,沥干备用。将地黄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进行煎药。去除渣滓后,在药液中加入大米,熬煮成粥。起锅之前加入少量适量调味即可。
❷ 天门冬粥
🌿 材料:天门冬、大米
🍯 做法:将材料洗净,沥干备用。天门冬加入适量清水一起煎煮。去除药渣后,在药液中加入大米,熬煮成粥。起锅之前加入少量适量调味即可。
这道食谱适合在每天早餐服用。
❸ 百合粥
🌿 材料:新鲜百合、大米、冰糖
🍯 做法:将百合和大米淘洗干净,沥干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,煮开后,放入大米熬煮成粥。粥煮熟后,加入百合。起锅之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。
若无新鲜百合,也可使用百合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