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生活在最“省力”的时代,一键叫车、一键订餐、一键购物,几乎所有事都能在线解决。效率提高了,身体理应更轻松才对,但现实是:我们长期固定在同一个空间、维持同一个姿势的时间越来越长。不良坐姿、不当站姿、盯着荧幕的角度、户外活动时间的压缩… 让原本属于中年人的健康问题,像椎间盘突出,开始悄悄盯上年轻人。
那么,谁是高风险族群?又有哪些早期征兆需要注意?
这些人要特别小心:
- 长时间久坐、办公桌前工作者
- 常常搬重物或需要弯腰工作的劳动者
- 怀孕 / 产后女性
- 腰部有旧伤史或体重过重者
- 运动姿势不当、热身不足的人
出现这些症状,别再拖:
- 久坐后下背酸、屁股麻
- 腿部有放射性刺痛
- 弯腰或转身时感到钝痛、卡住感
- 起床或换姿势时感到僵硬
如果你开始有这些状况,建议尽早就医评估。
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什么?
‣ 久坐
站着时,脊椎承受的是 100% 的体重压力;坐下后,变成 150 %;如果你坐着还前倾(例如滑手机、打字、低头专注工作),压力瞬间飙到 250% !
不仅压力翻倍,还会用不同角度不断压迫同一节腰椎,时间一久,椎间盘哪受得了?
‣ 过度负重和弯腰提重物
搬重物时,腰椎其实是最先叫苦的。尤其弯腰提重、扭着腰搬东西,更容易让椎间盘压力失控。
正确姿势该是这样:先蹲下、双膝出力、让重物贴近身体,用手臂发力把它提起,再慢慢站起。
‣ 长期受寒
超短裙、露脐装,虽然时尚,却也让腰部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。当腰部受寒,小血管收缩、肌肉紧绷,原本就辛苦支撑身体的腰椎,压力变得更大了。
‣ 腰部肥胖、怀孕
腰部有“游泳圈”不只影响外型,更代表腰椎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,承受的压力自然也更大。
怀孕时更是如此。随着胎儿逐渐长大,腹部重量持续增加,身体重心往前移,脊椎必须往后仰来维持平衡,长时间下来,腰椎压力大增,也容易造成腰酸背痛,甚至诱发椎间盘问题。
不想“太”突出,勤练这些动作
久坐让腰部肌肉变得越来越疲劳,适当运动不只能缓解僵硬、增强核心力量,还能有效预防椎间盘突出的发生。
☑️ 运动 1:游泳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★

推荐原因:
游泳时,人体脊椎由原来的直立状态改为水平,脊椎负担大大减少,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会降低。
☑️ 运动 2:拉单杠 + 引体向上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

推荐原因:
吊单杠时,身体悬空有助于拉伸脊椎、增宽椎间隙;而引体向上则能锻炼腰背肌群,提升支撑力。两者都对缓解腰痛有一定帮助。
☑️ 运动 3:慢跑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

推荐原因:
慢跑可以使你的背部挺直,从而起到缓慢拉伸腰部韧带的效果,同时慢跑的震荡效果也会增加椎间盘的营养供应。
☑️ 运动 4:倒走
推荐指数:★★

推荐原因:
倒走时,人体重心后移,减轻腰椎间盘压力,同时对腰背肌具有一定的锻炼能力。
小贴士:
倒走时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,尽量选择封闭、空旷平坦的场所,避免意外摔倒。
☑️ 方案 6:中医结构调整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★★

推荐原因:
通过手感的触摸和诊断、评估,找出问题的根源。中医结构调整以轻巧柔和、无疼痛的手法调整,顺应人体的结构流动,还原系统之间(皮、筋、骨、筋膜)的连贯性,使身体恢复自我还原的能力。这种方式温和、不需要吃药或打针,就算你怕痛、怕动手术,也能安心尝试。
我有疑问!
① 腰突的人可以做运动吗?
急性发作期,绝对不建议进行任何体育运动,避免加重伤情。但在症状缓解后(部分或完全),经过专业医生评估与许可,是可以适当运动的,甚至有助于康复。
② 突出的椎间盘能收回去吗?
不能。已经突出的椎间盘不会“自动归位”。但别灰心。透过适当的锻炼,增强核心与腰背肌群,可以有效减轻疼痛、提升支撑力,让生活不再受限。